GTM


【書名】:《揮灑烈愛──女畫家芙烈達的藝術與愛情》Frida:A Biography of Frida Kahlo
【作者】:海登.賀蕾拉(Hayden Herrera)
【出版】:時報文化(2003年01月初版)


「他們認為我是個超現實主義者,但我不是。我從來沒有畫過夢,我畫我自己的真實。──芙烈達.卡蘿」


任何看過芙烈達.卡蘿畫作的人,都會被作品中所呈現的如夢似幻影像所震懾,或許有人會被其中幾幅充滿神秘及殘酷的影像所驚嚇,但如果深入了解芙烈達.卡蘿傳奇的一生,便能明白畫作對芙烈達而言,是生命的救贖,也是痛苦的出口。

一九五三年,芙烈達.卡蘿首度在故鄉墨西哥舉行個人作品展,不到一年後便去世,享年僅四十七歲。開展當日,所有的人都以為健康狀況極度惡化的芙烈達不會出席,但在晚間八點左右,墨西哥市現代美術藝廊大門一開,一輛救護車駛達,芙烈達穿著自己最喜愛的墨西哥服裝,被人用擔架抬到已安置在藝廊內的四柱床上,兩百多位友人及仰慕者逐一向芙烈達致敬,陪同芙烈達合唱墨西哥民謠直到午夜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【書名】:《保羅.紐曼、義大利麵醬,以及他的奇怪搭檔》
       Shameless Exploitation:In Pursuit of the Common Good
【作者】:保羅.紐曼&哈奇納(Paul Newman & A.E. Hotchner)
【出版】:大塊文化(2004年8月初版)


「在這個莫名其妙又糊裡糊塗的人生命數之中,運氣是決定一切的關鍵要素。」──威廉.伍沃德(William E. Woodward)


保羅.紐曼曾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(如《虎豹小霸王》、《非法正義》),這位影壇長青樹曾八次獲得奧斯卡提名,並以《金錢本色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,年屆八十歲的他,曾四度獲得美國賽車協會全美冠軍,同時也是金氏世界紀錄上,以最高齡(七十歲)贏得職業賽事的賽車手。

如果你以為保羅.紐曼是靠著電影(或賽車)賺取大筆白花花的銀子,那表示你對他的認識還不夠深入;保羅.紐曼最讓人津津樂道的,其實是他那成績斐然的食品集團──「紐曼私傳」;再說明白一點,他的義大利麵醬比他的電影還賺錢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"LOVE AT FIRST SIGHT" by Szymborska
They're both convinced
that a sudden passion joined them.
Such certainty is beautiful,
but uncertainty is more beautiful still.
他們兩人都相信
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。
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,
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。──辛波絲卡〈一見鍾情〉


【書名】:《我坐在琵卓河畔,哭泣。》By the River I sat Down and Wept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禮物》The Present
【作者】:史賓賽.強森(Spencer Johnson)
【出版】:平安文化(2005年2月初版)


「The Present is ‘THE PRESENT’!!」


大概沒有人不喜歡收到禮物吧?!可以估算「價值」的「有形」禮物誠然讓人心花怒放,但難以計價的「無形」禮物卻可能改變人的一生:也許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愛、一句話一本書一場電影;或是莫名其妙大病一場、被裁員被騙錢被毆打──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」──禮物的好與壞,有時和表象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以「觀察小老鼠和小矮人如何在迷宮中尋找乳酪」而享譽全球的心靈勵志作家史賓賽.強森(Spencer Johnson)(註:即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作者),再次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寓言闡述,告訴我們如何尋找自己的「禮物」(The Present)。因為大部份的小老鼠和小矮人都沒有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擾,因此這本最新著作的主角是「人」:懂得享受工作和生活的老人比爾.格林,升官加薪後一點也不快樂的麗姿,以及比爾.格林小時候的忘年之交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《北航,向永夜──冰封在北極的一年》North to the Night:A Year in the Arctic Ice
【作者】艾爾法.西門(Alvah Simon)
【出版】天下文化(2000年4月初版)


「一趟旅行、狩獵或探險,不同於所有其他的旅程,都是個別的實體,有自己的性格、脾氣,與眾不同、無可替代。旅程本身就像人一樣,沒有兩個是相像的,而且所有的計畫、保全、警察戒護、高壓統治,終歸於徒然。多年的努力之後,我們發現,不是我們得到了旅行,而是旅行得到了我們。」──約翰.史坦貝克(John Steinbeck)《史坦貝克攜犬旅行》(Travels with Charley)


揚起風帆,和心愛的伴侶駕船駛向遠方,儘情享受湛藍海水、溫暖陽光,平安歸來後滿心期待下一次的旅程……。這樣的甜蜜畫面或許只能出現在一般旅遊景點,假如目的地是人煙罕至的北極圈──零下五十度、風暴、冰山、北極熊、永夜,有多少人有膽識前往?又有多少人能平安歸來?

作者艾爾法.西門,曾經環航世界十三年,為了維持生計,曾經拆卸原木、販賣蛋白石、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海岸埋設下水管、到造船廠做工、以及開設遊艇碼頭。這位看似永遠無法在固定港灣停靠的探險家,一直以為世界上大概沒有任何女人能夠分享他的生命。幸運的是,老天爺並沒有遺忘他!一九八二年艾爾法在澳洲遇見了戴安娜.懷特(Diana White),戴安娜曾花了十年的時間到世界各地旅行,她曾經駕船橫過美拉尼西亞群島(Melanesia),步行攀上尼泊爾,搭便車繞遍伊朗,冒著戰火穿越阿富汗,還曾經在以色列的集體農場屯墾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河經》A River Sutra
【作者】:吉塔.梅塔(Gita Mehta)
【出版】:心靈工坊(2004年7月初版)


「人必須有能力受苦才能脫離苦難,不能受苦的人不算活著。」


初讀《河經》這本小說時,總不免一再想起德國著名詩人赫塞(Hermann Hesse,一九四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)於四十五歲時完成的名作《悉達求道記》(又譯流浪者之歌)。這兩本小說的主角都在尋求生命長河中的悟道與解脫,故事同樣發生在印度,同樣有著一條美麗的河流,在種種經歷與他人故事的聆聽中,於入世、出世中逐漸了悟生命的奧秘與真義……。

《河經》述敍的是圍繞在印度聖河──娜瑪妲河岸所發生的各種故事。娜瑪妲河被朝聖者視為「濕婆神」(在印度教裡,濕婆Shiva與梵天、蓖濕奴並列為三大神祇)之女供奉著,傳說只要看一眼娜瑪妲河水,人們世代所累積的原罪就能夠被洗滌乾淨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【書名】:《記得你是誰──哈佛的最後一堂課》Remember Who You Are
【作者】:戴西.魏德蔓(Daisy Wademan)
【出版】:天下雜誌(2004年08月初版)


「人要高瞻遠矚,應當走出生活裡的山谷與陰影,進入一望無際的高原,然後沈浸在那兒的陽光裡,讓靈魂遨翔,讓風吹拂頭髮,讓內心充滿偉大的夢想,讓生命、生活和蛻變的熱情恣意奔放。」


幾年前造訪波士頓時,曾「順道」參觀世界知名的「哈佛大學」。走在哈佛校園內,說也「奇怪」,總覺得身旁的人好像個個來頭不小──當然,這些頂尖、優秀的天子驕子,幾年後,踏出校園,大多都將成為眾所矚目的「明日之星」,而其中,又以商學院的前景最為看好。

這所專門培育優秀管理人才的商學院,其實有個外人不為所知的悠久傳統:教授們在最後一堂課會講述自己的故事,做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,講述的主題大多為──「身為領導人應當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生活」。

這個主題乍聽之下很「無趣」,尤其對於像我這樣的「凡夫俗子」來說,更是索然無味;但如果用比較「重口味」的語氣來形容,其實這些教授們講述的內容或許可以改成:「哈佛教授的心酸血淚史」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我們選擇的告別》WRONG ROOMS:a memoir
【作者】:馬可.山德森(Mark Sanderson)
【出版】:商周(2004年03月初版)


「如果不是卓,我不會發現這樣美麗的地方。現在,我再度失去他。他已經永遠離開,但我不會停止愛他。他曾經為了他的生命全力以赴,所以,我所能紀念他的最好方式,就是也盡我所能地讓自己不虛此生。」


耶誕鈴聲再度響起,在迎接這美麗的歡樂節慶之際,也是向過去告別的時刻。這一年,在生活、在工作、在情感上,細細盤算一下,該給自己打幾分?告別不好的生活習慣、揮別令人生厭的工作,一開始或許有些些困難、不適應,但沒多久終會發現腳步逐漸輕盈,人也變得開朗起來;告別一段情感、一段關係,不論是生離或死別,總在心裡劃下幾道傷痕,深夜裡低吟著悲傷的輓歌,不知何時雲開月才明……。

本書作者馬可.山德森,目前居於倫敦,身為記者的他同時為許多知名報章雜誌撰寫專欄及評論文章。十二年前(一九九二年),二十九歲的馬可,生活失意,孤單寂寞。在當時的氛圍裡,身為同志,並不容易找到心上人,於是馬可決定在《暫停雜誌》刊登一則非正式的徵友廣告。馬可後來收到六封回函,其中一封白色的航空信件深深吸引著他──馬可與卓後來一見鐘情,倆人在一九九三年五月開始同居,自此揭開生命中最美好快樂時光的序幕──王子終於找到王子,寂寞芳心俱樂部又少了兩名成員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【書名】:《超凡之夢──激發你的創意與超感知覺》
      Extraordinary Dreams and How to Work With Them
【作者】:克里普納(Stanley Krippner)、柏格莎朗(Fariba Bogzaran)、
      迪卡瓦荷(Andre Percia de Carvalho)
【出版】:心靈工坊(2004年11月初版)


「超凡之夢可以成為特殊的人類經驗,和做夢者的生活互相交織,作為新生活故事的種籽。」


「夢」,常被稱為夜間的語言。在卸除白天的警覺意識狀態後,潛意識中各種天馬行空的欲求或幻想,藉著栩栩如生宛如電影情節的影像夜夜展現。有些人宣稱從未做過夢或極少做夢,事實上大部份的人每天晚上至少會做四到五次夢,那些稱自己可以清楚記得夢中內容的人大多都是剛好在「快速動眼期」(rapid eye movement,簡稱REM)的睡眠階段中醒過來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靈魂自由人》
【作者】:曾野綾子
【出版】:天下雜誌(2004年9月初版)


「要自由才能有幸福;要勇敢才能有自由。」──《伯羅奔尼撒戰爭史》


生命最終極的追求到底是什麼?這個問題隨著年歲的添增在心裡泛起的漣漪愈顯深邃,物質世界的盲目追求只會讓人的慾望無止盡的擴張──因為沒有滿足的一刻所以總深信幸福會在下一個購物站出現。

答案,或許因著年紀的不同與眼界的開闊而有所差異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