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TM

目前分類:往事回憶 (1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書名:《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

作者:瓊.蒂蒂安Joan Didion

出版:遠流(20074月初版)

 

 

「人們以為在世上是孤獨的,其實並不是如此。每個人都彼此相通,一個人能影響每一個人。」 ──電影《水中的女人》

 

 

朋友的先生今年七月意外過世了。三十四歲的廣告人,派駐北京,出事前一天因胸口悶跑去健身房運動,當天原本和老婆及其友人相約看電影,因為頭痛獨自留在家中,朋友看完電影回家,一切都來不及了……。

 

好端端的一個人,就這樣走了。怎麼會這樣?怎麼會是他?這不是他該走的年紀,他和朋友的新婚人生才兩年多,他們還有許多人生夢想等待實現。

 

得知噩耗那晚,幾乎無法成眠。翻來覆去,決定起身,在書堆中找到這本去年買下的《奇想之年》。作者蒂蒂安,在2003年末,丈夫意外猝死,獨身女隨後去世,長達一年多陷入哀慟與奇想中,後來出版這本回憶錄,敍述她對於生命、死亡、愛情與親情的種種困惑與思考,受書評家推崇為「傷慟文學的經典之作」。

 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【書名】:《小星星通信》The Little Star Dweller
【作者】: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 (文圖)
【出版】:大塊文化(2004年11月初版)


「NEVER FORGET YOUR BEGINNER’S SPIRIT!」──奈良美智


一直以為,那位畫出「邪惡大眼娃」的繪者──奈良美智,是個女生,直到去年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參觀「虛擬的愛──當代新異術」(動漫畫和當代藝術的對話)展覽時,策展人陸蓉之老師告訴現場的觀展人,奈良美智其實是個男生,「美智」這兩個字的由來是因為奈良美智出生那一年(1959年),日本第一位平民皇后美智子與明仁天皇結為連理,洋溢歡欣之情的日本百姓大多都將剛出生的女娃取名為美智子,但奈良美智是個男娃,不能叫美智子,所以就取名為奈良「美智」。

日本當代藝術界目前最受矚目的兩顆「男星」,首推當然是改變名牌LV傳統皮包「Monogram」式樣的村上隆(Takashi Murakami),奈良美智雖然極少(也不太願意)與商業廣告合作,但其「既邪惡又單純」的繪畫風格依然引起全球眾多讀者的熱愛,並獲世界各地美術館不斷邀約參展。

陸蓉之老師在去年解說奈良美智的作品時,補充說明了她個人對奈良美智的推崇:奈良美智是當代極為少見的藝術家──他個人在成名後,不改其生活方式,依然窩在早期用鐵皮屋搭蓋的工作室內,且其生活依然簡樸,個性依舊純真。奈良美智將大多數賺來的錢用在領養貧窮國家的孩童。此外,雖然他可以趁目前當紅之際大量創作作品以獲取更多財富,但奈良美智卻拒絕許多邀約,一心只想創作自己的作品……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揮灑烈愛──女畫家芙烈達的藝術與愛情》Frida:A Biography of Frida Kahlo
【作者】:海登.賀蕾拉(Hayden Herrera)
【出版】:時報文化(2003年01月初版)


「他們認為我是個超現實主義者,但我不是。我從來沒有畫過夢,我畫我自己的真實。──芙烈達.卡蘿」


任何看過芙烈達.卡蘿畫作的人,都會被作品中所呈現的如夢似幻影像所震懾,或許有人會被其中幾幅充滿神秘及殘酷的影像所驚嚇,但如果深入了解芙烈達.卡蘿傳奇的一生,便能明白畫作對芙烈達而言,是生命的救贖,也是痛苦的出口。

一九五三年,芙烈達.卡蘿首度在故鄉墨西哥舉行個人作品展,不到一年後便去世,享年僅四十七歲。開展當日,所有的人都以為健康狀況極度惡化的芙烈達不會出席,但在晚間八點左右,墨西哥市現代美術藝廊大門一開,一輛救護車駛達,芙烈達穿著自己最喜愛的墨西哥服裝,被人用擔架抬到已安置在藝廊內的四柱床上,兩百多位友人及仰慕者逐一向芙烈達致敬,陪同芙烈達合唱墨西哥民謠直到午夜。

這就是芙烈達.卡蘿,永遠不向命運及殘酷現實低頭的不凡女性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【書名】:《保羅.紐曼、義大利麵醬,以及他的奇怪搭檔》
       Shameless Exploitation:In Pursuit of the Common Good
【作者】:保羅.紐曼&哈奇納(Paul Newman & A.E. Hotchner)
【出版】:大塊文化(2004年8月初版)


「在這個莫名其妙又糊裡糊塗的人生命數之中,運氣是決定一切的關鍵要素。」──威廉.伍沃德(William E. Woodward)


保羅.紐曼曾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(如《虎豹小霸王》、《非法正義》),這位影壇長青樹曾八次獲得奧斯卡提名,並以《金錢本色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,年屆八十歲的他,曾四度獲得美國賽車協會全美冠軍,同時也是金氏世界紀錄上,以最高齡(七十歲)贏得職業賽事的賽車手。

如果你以為保羅.紐曼是靠著電影(或賽車)賺取大筆白花花的銀子,那表示你對他的認識還不夠深入;保羅.紐曼最讓人津津樂道的,其實是他那成績斐然的食品集團──「紐曼私傳」;再說明白一點,他的義大利麵醬比他的電影還賺錢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我們選擇的告別》WRONG ROOMS:a memoir
【作者】:馬可.山德森(Mark Sanderson)
【出版】:商周(2004年03月初版)


「如果不是卓,我不會發現這樣美麗的地方。現在,我再度失去他。他已經永遠離開,但我不會停止愛他。他曾經為了他的生命全力以赴,所以,我所能紀念他的最好方式,就是也盡我所能地讓自己不虛此生。」


耶誕鈴聲再度響起,在迎接這美麗的歡樂節慶之際,也是向過去告別的時刻。這一年,在生活、在工作、在情感上,細細盤算一下,該給自己打幾分?告別不好的生活習慣、揮別令人生厭的工作,一開始或許有些些困難、不適應,但沒多久終會發現腳步逐漸輕盈,人也變得開朗起來;告別一段情感、一段關係,不論是生離或死別,總在心裡劃下幾道傷痕,深夜裡低吟著悲傷的輓歌,不知何時雲開月才明……。

本書作者馬可.山德森,目前居於倫敦,身為記者的他同時為許多知名報章雜誌撰寫專欄及評論文章。十二年前(一九九二年),二十九歲的馬可,生活失意,孤單寂寞。在當時的氛圍裡,身為同志,並不容易找到心上人,於是馬可決定在《暫停雜誌》刊登一則非正式的徵友廣告。馬可後來收到六封回函,其中一封白色的航空信件深深吸引著他──馬可與卓後來一見鐘情,倆人在一九九三年五月開始同居,自此揭開生命中最美好快樂時光的序幕──王子終於找到王子,寂寞芳心俱樂部又少了兩名成員。

來自澳洲的卓,當年二十八歲,專精程式設計,因為工作的關係,常在世界各地奔波。卓和馬可的家人對他們的「身份」並不清楚,即使隱約中可能察覺出異樣,但雙方親友似乎無法接受家中有人是「同志」這件事,對馬可與卓而言,為了「保護」家人,這份甜蜜的戀情只能在好友或陌生人面前示現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恩寵與勇氣》Grace And Grit──Spirituality and Healing in the Life and Death of TREYA KILLAM WILBER
【作者】:肯恩.威爾伯(Ken Wilber)
【出版】:張老師文化(1998年11月初版)


「因為不能再忽視死亡,於是我更加用心地活下去。」──崔雅.吉蘭.威爾伯


這是一個很動人的愛情故事,也是一個很悲傷的真實故事。

兩個美麗的靈魂在茫茫人海中終於找到彼此,兩週後求婚,四個月後結婚,在婚禮前夕,女主角崔雅(TREYA)被診斷出罹患乳癌,浪漫的愛情喜劇急轉直下,變成雙方互相扶持的艱辛旅程。五年的漫長煎熬,崔雅由原本的右胸腫瘤,逐步擴散為左胸腫癌,最後腦部及肺部也充滿大大小小的腫瘤,終而不治……。

肯恩第一次見到崔雅是在一九八三年的八月三日,雙方後來提及當時的情景,彼此都認為有種非常奇妙的感覺,好像生生世世都在尋覓的那個人終於找到了。崔雅稱之為「一觸鍾情」,因為僅是一個擁抱,彼此就感受到一份超越現世的熟識感。那年,崔雅三十六歲,肯恩三十四歲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
【書名】:《死亡與童女之舞──胡因夢自傳》
【作者】:胡因夢
【出版】:圓神出版(1999年7月初版)


童女的誕生,象徵著母體的大死;生命最深的意義,就在自我的死亡中。──胡因夢


一般人對胡因夢的印象,大概都還停留在她曾是演藝人員以及「李敖的前妻」這件事。

對我而言,她是一個謎樣的女子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》
      The Outsider:A Journey into My Father’s Struggle with Madness
【作者】:拉胥梅耶(Nathaniel Lachenmeyer)
【出版】:大塊文化(2003年4月初版)


人生路上會有什麼轉折,所有的人都無能為力。
在你茫然未知之際,轉折已然發生,
而一旦有了轉折,你就不得不跟著走下一步。
你與你的目標就這樣相隔日遠,
終於永遠迷失了自我。

──尤金.歐尼爾《長夜漫漫路迢迢》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沙鷗飛處──湖與女人的故事》Refuge:An Unnatural History of Family and Place
【作者】:泰莉.坦貝斯特.威廉斯(Terry Tempest Williams)
【出版】:天下文化(1999年8月初版)


「我瞭解母親所說的孤獨,它是我的動力,也保護我的心靈,它使我完全活在當下。」──泰莉.坦貝斯特.威廉斯


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七日至一九六二年七月十一日,美國政府在內華達州進行陸上核彈試爆。一九七九年八月三十日,猶他州「愛琳.愛倫對美利堅合眾國案」代表近一千兩百名原告,要求美國政府為內華達州的核子測試所造成的癌症悲劇做出賠償。一九八五年五月十日,布魯斯.傑肯法官做出決定,有十個原告可獲得賠償,一九八七年四月,巡迴上訴法庭推翻法官的判決──理由是美國政府有最高豁免權,可免於訴訟……。

一九五七年九月七日,剛滿一歲的作者泰莉坐在媽媽黛安的腿上,一家人正開車從加州返鄉,經過拉斯維加斯時,聽到巨裂的爆炸聲,不但感受到強勁的威力,也清楚的看到金色的蕈狀雲從沙漠中升起,幾分鐘之後,某種奇怪的灰燼如雨點般掉落在車上。十四年後,黛安得了乳癌,十二年後,癌狀再度復發,隨後泰莉自己也做了兩次乳癌切片檢查,肋骨間長了一個小腫癌,被診斷有可能發展成惡性腫瘤。除了泰莉,她的母親、祖母、外祖母以及六個阿姨和嬸嬸都動過乳房切除手術,其中有七位已經過世。

《沙鷗飛處》是泰莉記述與母親於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的最後相處時光。此時猶他州大鹽湖高漲的水位也嚴重影響大熊河候鳥保護區,身為鹽湖城自然歷史博物館駐館博物學家的泰莉,面對著即將失去摯親的傷痛以及大自然捉摸不定的變化過程中,於人間逐漸消逝的勇氣與希望,一點一滴由自然界中重新獲得療癒與力量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》Complications
【作者】:葛文德(Atul Gawande)
【出版】:天下遠見(2003年10月初版)


「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就醫的經驗,然而我們卻不一定看得到醫學的經驗,甚至常常對醫學有所誤解。其實,醫學沒有那麼完美,也沒有那麼神奇。──葛文德」


從踏進診所、醫院的那一刻起,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在見到身穿白袍的醫師後,便迫不及待開始向他們傾訴身心的種種不適與病痛,心裡期盼的是眼前這位「專家」能夠立即提供各種協助,迅速解除個人身心上的種種苦難。

然而,真相或許是:眼前這位醫師可能是位正在學習中的新手,這時的你將成為協助對方成為專家的「白老鼠」之一;可能你遇到的是位既專業又和藹的醫師,幸運的你不但享有愉快的就醫經驗,病痛也能很快被解除;機率不高但或許有機會「中獎」──遇到一位昔日征戰沙場的知名英雄,但因種種不明原因這位老將早已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,但身處醫療圈外的你並不清楚這份「黑名單」,於是原本可輕易治癒的病症卻逐漸惡化,更嚴重者可能一命嗚呼。

對於這些白袍專家、掌控你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,我們究竟了解多少?或許,我們無需清楚了解醫師開出的各種處方箋,也無法仔細分析醫師如何在身體的各部位動手動腳,但是,如果能夠進一步理解眼前這位醫師的過去(養成)、現在(侷限)、未來(風險),不但能夠對醫師的判斷有較合理的懷疑與尊敬,同時也能為自己的健康增加更多安全與保障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英雄的旅程》The Hero’s Journey:Joseph Campbell on his life and work
【主編】:菲爾.柯西諾(Phil Cousineau)
【出版】:立緒文化(2001年11月初版)


「他們認為成群結隊地前進是不體面的。所以,他們每個人都會選擇一個最黑和沒有路的起點,進入森林。如果有路,那是別人走過的路,意味著你不是在冒險。──坎伯」


也許你不認識美國當代神話學大師喬瑟夫.坎伯(Joseph Campbell),但對《星際大戰》(Starwars)這部電影應該不陌生。導演喬治.盧卡斯在一九八五年的頒獎典禮上指出,「星際大戰三部曲」即是引用坎伯在神話學著作中的觀念所拍攝而成。

喬瑟夫.坎伯,生於一九O四年紐約,畢生致力於「神話探索之旅」,努力尋找出各國神話、傳說、童話、民間故事、文學與詩這些夢般世界背後所隱藏的和諧。坎伯的第一部作品《千面英雄》(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),於一九六O年代出版後,即造成美國各界的震憾,一躍成為當時汲汲尋求內在心靈啟悟年輕人的聖經。

本書是由一群心理學、人類學、文學、電影製作人等,共同訪問坎伯的「紀錄片文字版」,該部紀錄片「英雄的旅程:喬瑟夫.坎伯的世界」於一九八七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首映,並於一九八八年於公共廣播網(PBS)做全國性的播映,結果引發非常熱烈與廣泛的迴響,坎伯在電影首映後當年溘然長逝,享年八十四歲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
【書名】:《躁鬱之心》An Unquiet Mind
【作者】:凱.傑米森(Kay R. Jamison)
【出版】:天下遠見(1998年4月初版)


「老實說,我有時看來充滿歡笑、興高采烈,也能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,彷彿我心中也感受到上帝了解我內心的喜悅。但我的靈魂卻禁錮在死寂的沉睡中,而心靈的千處傷口也汨汨流出鮮血。──雨果.伍爾夫」


凱.傑米森,約翰.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教授,被譽為世界躁鬱症研究權威,經由本回憶錄揭露自己從少女時代即與躁鬱症纏鬥的心路歷程,於一九九五年完成本書後,凱即停止診視病人專心寫作與教職。

一九六一年,就讀中學的凱,首度遭受躁鬱症襲擊,第一次輕微躁症的病發,讓凱感到精疲力盡、欣喜若狂,隨之而來的鬱症發作使凱經常想到死亡,心如槁木死灰。然而,對凱來說,這一切遠不及十三年後真正病發時內心世界的崩潰……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書名】:《一個女飛行家的失踪──鄂哈特與現代女性主義的追尋》
      STILL MISSING:Amelia Earhart and the Search for Modern Feminism
【作者】:蘇珊.威爾(Susan Ware)
【出版】:麥田(1998年5月初版)


「自從我降落在英格蘭以後,我就開始了解到當公眾人物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……今天我被人簇擁上台,拍電影,送各式各樣的禮物:從汽車到丈夫都有。至於名人常會收到的批評信和恐嚇信,我也不能避免。現在的我,好像被綁得死死的。我不是自己在走,而是被人推著走……但我既然選擇了加入這次的飛行,我就得接受它帶來的結果。這就是身為公眾人物的缺點──你不能摔跤,因為大家都在看你。」


一生熱愛飛行的鄂哈特,於一九二八年七月隨同駕駛及技師乘坐「友誼號」(Friendship)自紐芬蘭特里佩西灣起飛,在經過二十小時又四十分鐘後安全降落在威爾斯的伯利港,雖然鄂哈特一再表明自己根本沒有駕機,只不過隨機負責航程記錄,但此次「飛行」卻讓鄂哈特一夕成名。

就在前一年,年僅二十五歲的林白(Charles Lindbergh)因單獨成功駕乘「聖路易精神號」(Spirit of St. Louis)橫渡大西洋而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。在林白越洋後,已有十四個人在試圖越洋時喪生,其中包括三名女性;在飛行剛起步充滿許多危險之際,鄂哈特雖僅是一名安全抵達的「乘客」,但仍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寵兒,並為女性寫下新的記錄。

amanda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